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Ag贵宾会官网|调查】老有所乐!他们退而不休,竟创造财富80亿元

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1:53    次浏览

“银龄行动”是由国务院领导亲自倡导、全国老龄办发起的一项旨在发挥老年知识分子作用的“老有所为”志愿活动,从2003年开展至今,全国已有500多万老年志愿者参加,受益群众达3亿多人次,创造经济价值80亿元!发挥“余热”!76岁的老人“退而不休”,一心为了农民致富9月26日,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的一片农田里,76岁的曹高垣,正在打理他的冰糖橙苗。曹老汉告诉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,这片地里共有1万多株冰糖橙苗,经过了2年的培育,现在正是最后的关键时期,再过两个月,这些橙苗就可以成熟了。 △湖南省永兴县 曹高垣:主要就是卖到北区的一些果农,基本上一过年他就要了,一过年他就要全部要。曹老汉说,果农把成熟的橙苗栽种下去,一般三四年时间就可以出果,种植五六年时间就进入了丰产期,如果管理得好,一批这样的冰糖橙树可以产果达到30年以上。从20多岁起,曹高垣就在永兴县农业局从事经济作物的种植工作。直到上世纪80年代, 当地的冰糖橙面积还只有100多亩,并不出名,但曹高垣一心想把永兴的冰糖橙品种好好培育起来。1989年,国家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优良农作物品种的评选活动,曹高垣从口感、外观等方面综合考虑,在当地多个冰糖橙品种中精挑细选,最终选定了一个品种送到北京参评。最终,曹高垣选送的冰糖橙品种获得了农业部的金奖,自己亲自挑选的品种得到了农业部的肯定,曹高垣倍受鼓舞,回到永兴县,他用这个优良品种的枝条培育了母本树,再培育出橙苗向当地果农推广,颇受大家的欢迎。每年在种植果树的时节,曹高垣培育橙苗往往都是供不应求。2000年,曹高垣到了退休的年纪,那时永兴县冰糖橙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1万亩左右。 △曹高垣自豪地告诉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,这其中至少有5000亩都是他推广的。退休后,从事了30多年果树种植的曹高垣闲了下来,儿女孝顺,老伴身体健康,本来可以舒舒服服地安享晚年,尽享天伦之乐,但曹老汉却觉得很不习惯,他又过上了和农民、农村、农业打交道的生活,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,继续为永兴的农业种植发挥“余热”。眼前这片1万多株的冰糖橙苗地,就是曹高垣在退休后从一片荒地上一点点开垦出来的。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随同他一起赶往山上的橙苗地,山野间的道路虽然不太好走,但曹老汉的脚步却十分轻快,丝毫不像76岁的老人。曹高垣说,50多年里,他培育的这个冰糖橙的品种,就像自己的另一个孩子一样,他也伴随着这项工作从青年到中年再步入了老年,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干上几年,让这个优良品种能够继续为更多农民送去致富的希望。 △曹高垣:我一个人,主要是给农民他们发财,他们发财致富。离休16年,身退心未退!为乡亲们脱贫致富默默奉献“莫道桑榆晚,为霞尚满天”,曹高垣老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诠释了这句诗的美妙含义。离休16年,身退,心未退,除了培育橙苗之外,他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,为乡亲们脱贫致富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热。他到底给农民朋友们带来了怎样的帮助?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来到永兴县湘荫渡镇松柏村的时候,张圣虎正在二哥家新盖的房子里帮忙。 △果农张圣虎:是去年开始搞地基了,今年建的房,最主要就是就是为了方便顾客,在这里喝水,吃个饭什么都可以。张圣虎告诉记者,二哥的这座三层小楼除了居住之外,还可以用于接待农家乐的客人,而他自己,现在住的房子就在承包种冰糖橙的山上,他也打算就地盖一座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休闲农庄。说起当下的幸福生活,张圣虎连连感叹,这一切都离不开曹高垣老人的帮忙。当时张圣虎一家所在松柏村罐子窑,因为贫穷而远近闻名。地处深山、交通闭塞,山里的货物卖不出,山外的货物进不来,一家人的日子苦不堪言。俗话说,穷则思变。可是,耕地面积少得可怜,填饱肚子都勉强,致富更是无从谈起。正当一家人彷徨无计的时候,他们遇到了曹高垣。那个时候,曹高垣尽管就要退休了,但仍然不辞辛劳,四处推广冰糖橙良种的种植。见到张圣虎兄弟正在寻找致富门路,曹高垣就建议他们种植冰糖橙。在永兴县,曹高垣被人们尊称为“冰糖橙之父“,尽管早已名声在外,但是兄弟几人还是充满了顾虑。为了打消兄弟几人的顾虑,曹高垣耐心劝说,带来果子让他们亲自品尝。动图 △除此之外,曹高垣更给兄弟几人算了一笔经济账。曹高垣:主要是经济效益高,比种田划得来,比搞其他的种植也划得来,我们这个地方,其他地方我们不讲。经过曹高垣的动员,兄弟几人都动心了。但仔细计算下来,他们一共需要4000株橙苗,花费在6000块钱。这一下,又让他们犯了难。当时,家里的生活都捉襟见肘,哪里还有钱投入。得知这一情况,曹高垣决定再帮助他们把这个事业做起来。由于开始三四年,果树还没有成熟,曹高垣又指导他们种上了西瓜,以缓解压力,同时还可以养猪养鸡,猪粪对于果树来说也是很好的肥料。其实,这时的曹高垣,已经退休在家了,儿女们都希望他能好好休息一下,可是他实在放心不下张圣虎兄弟几人,除了打理自己培育的橙苗之外,他一有时间,就从县城往松柏村跑。慢慢地,曹高垣发现,由于果树头几年不见效益,张圣虎兄弟几人对种植越来越提不起精神了。动图 △就这样,在曹高垣的悉心指导下,张圣虎一家人种植的冰糖橙终于结出了第一批果子,味道甜美可口。可是果子虽然好吃,销路又让他们犯了难。这时,曹高垣又把自己认识的经销商拉到了张圣虎家。经销商看见果品好,把他们的橙子一下全包了。动图 △刨出去成本,每个人还颇有盈余,对于张圣虎一家人来说,这样的收入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, 从此,他们对种植冰糖橙致富的信心大增。学到了技术,积累了经验,开拓了销路,此后,张圣虎一家逐步扩大种植面积,销量也越来越大。如今,张圣虎不但早已娶妻生子,而且他们把周边的荒山都承包了下来,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0亩,张圣虎自己就种植了200多亩,收入更是逐年飙升。见到张圣虎一家种植冰糖橙发了财,远近的乡亲也都跟着学习种植技术开始种植起冰糖橙。可张圣虎心里清楚,眼前翻天覆地的变化,都是曹高垣这个退休老人带给他们的。别样夕阳红!退休“银龄”老人在行动!创造经济价值80亿元!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曹高垣老人告诉记者,这些年,在帮助他人,服务社会的同时,自己其实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,也有益于身心健康。老了,就这样,从容地生活,优雅地老去,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,其实是很多老人“积极养老”的共同心声,在湖南省郴州市,记者就碰到了一个“银龄”扶贫志愿服务团,这里面的志愿者几乎都是来自医学、农业、林业领域的退休老专家。他们此行去郴州到底做什么?这个正在和永兴县农业部门技术人员交流的老人名叫赵学源,退休前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植物病理学研究员,也是国内柑桔类果树黄龙病研究专家,近年来,湖南省郴州市冰糖橙产业正在蓬勃发展,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,黄龙病便是这一两年困扰当地果农和农业部门的心腹之患。动图 △9月18日,84岁的赵学源专程从北京来到郴州。耄耋之年的赵学源,虽然手脚已经不太灵便,但是他十分认真地把取下的样本仔细装好,并且再三嘱咐当地的技术人员,发生了疑似的症状千万不可以掉以轻心,一旦确认是感染了黄龙病的树木,一定要及时取样检测,并且砍掉,以防传染其它果树。而目前科技水平对黄龙病并没有效的治疗方法,最好的措施就是做好预防。其实这一次,赵学源是作为国家老龄委“银龄行动“的志愿者来到湖南省郴州市指导黄龙病预防工作的,虽然今年已经84岁高龄,但是对于能够到田间地头和一线的农业技术人员交流,赵学源还是十分兴奋。早已退休的赵学源,原本可以在家含饴弄孙、颐养天年,但是作为国内植物病理学的专家,他却至今都坚持在柑桔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,近几年,他更是着手把业内的研究资料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盘点。动图 △虽然这项工作枯燥而繁重,但是赵学源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,对于从事这一行业60多年的老科研工作者来说,责无旁贷。动图 △“银龄行动”是由国务院领导亲自倡导、全国老龄办发起的一项旨在发挥老年知识分子作用的“老有所为”志愿活动。从2003年开展以来,截至目前,全国共有500多万老年志愿者参加,受益群众达3亿多人次,创造经济价值80亿元,现已成为全国老年人志愿服务的一个主要平台。这一次,全国“银龄”扶贫志愿服务团一行共45人,年纪最长者已逾80岁,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,其中专家35名,分别来自医学、农业、林业三个领域。这些专家教授将在10天时间里,通过举办讲座、培训、义诊、技术咨询、专业指导等活动,在郴州市开展医疗扶贫、农业扶贫、林业扶贫,为当地的扶贫开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郴州市委副书记 龚凤翔:专家、教授这些同志们特别认真,特别负责,所以这个老百姓特别高兴,我觉得这个既发挥了我们老专家、老教授、老科学家的作用,这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,这些老专家、老教授过来以后,不但解决的实际问题,而且他们的实际行动给我们这个基层的很多干部,很多专家和教授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,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。此刻,正在给病人进行平衡针灸治疗的老人是陆军总医院的专家王文远,今年71岁,虽然已经退休多年,但是几十年的临床探索,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,通过用平衡针灸刺激患者的神经以达到机体自我调节的作用,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的病痛,在郴州市中医院举办的这个讲座和义诊活动,场面十分火爆。动图 △在这场义诊和讲座活动中,除了病人,还有当地很多医院的医生也前来偷师。郴州市中医院针灸科主任黎坤香告诉央视财经《经济半小时》记者,她以前学习过平衡针技术,在治疗中,能够和传统针灸互为补充,这次通过现场学习,感觉收获不小。上世纪七十年代,19岁的王文远入伍从事军医工作,由于训练中战士经常出现伤痛,传统针灸需要长时间的治疗,而在部队,时间非常紧张,王文远就开始着手研究如何通过针灸快速有效的治疗伤病。陆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王文远:在部队通过军医学院报了神经科,懂得了神经,了解了神经,在创造针灸无效的条件下,才从神经入手,从神经进行探索,从神经进行摸索,最后才找到了这些生命的开关和平衡针灸的这些靶点。动图 △研究初期,王文远在自己身上进行试验,自己扎针不下上万次,经过长期探索,他终于创造出了一套与传统针灸不同的迅速见效的平衡针灸技术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1989年,平衡针灸治疗肩周炎更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。陆军总医院主任医师 王文远:我的门诊在几十年当中超过60万病人,大概训练是十几万我们的官兵,确立这个学科。但是通过门诊60万,验证的,在60万当中,50万是我们的老百姓治疗腰腿疼的病症。它的定位有部队训练上军事医学的技术,延伸到我们老百姓的常见病、多发病的技术。后来,经国内多家医院临床验证,平衡针灸技术对于肩周炎、颈椎病、腰椎间盘脱出症以及高血压、糖尿病等多种疾病都有明显疗效。2002年,平衡针灸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针灸专科。王文远告诉记者,这次作为全国老龄委“银龄行动”的志愿者来到郴州,他感到十分高兴,因为除了可以为当地群众解决病痛之外,他还可以把这项技术向更大范围推广。这个就延伸工程,通过这个活动来扶植专家,留下不走的专家,就是说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通过自身体验,现场演示,现场治疗,让他及时就能学的治疗颈椎病,治疗腰椎间盘突出,治疗胃疼,这种特色技术回去就可以照葫芦画瓢,就可以有效,就可以扶植专家。动图 △“老有所为,贡献社会”,是这个“银龄”扶贫志愿服务团里老年人的共同愿望。不少老人都告诉记者,只要一回到工作状态中,他们就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。半小时观察:“老有所为”才是最大的“老有所乐”夕阳无限好,晚霞更闪光,这些老人的奉献与担当,也让我们看到了,庞大的老年群体,是难得的资源。他们拥有年轻人无法比拟的成熟心态、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,如果把社会看成一个大家庭,老人无疑是“国之重宝”。老龄化是客观现实,正视这个现实,需要社会各方面热情接纳老年人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,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,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更应搭建服务平台,健全政策措施,提供资金场地等支持。不断探索“老有所为”的新形式,让老人们赢得人生的“第二个春天”,也让这个国家成熟而不衰老。来源央视财经